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开办于1992年,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土木工程学科是湖北省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005年获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拥有土木工程学术学位和土木水利、交通运输专业学位授予点。2019年开始,依托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展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招收与培养工作。
202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33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2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1人。另外,招收博士研究生1人。
1. 目标与标准
1.1 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学风严谨。
(2)掌握坚实的土木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发展动态;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写作,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一定开拓创新能力;能灵活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独立从事工程技术设计、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担任相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1.2 学位标准
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且在最新版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或《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及以上国内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以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且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相关学术论文,可授予硕士学位。
2. 基本条件
2.1 培养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以下五个有特色并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土木工程智能防灾减灾: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土木工程结构智能防灾减灾研究,包括工程动力灾害作用建模、复杂工程结构抗灾可靠性分析、工程结构管养与健康监测、工程结构损伤识别、工程结构安全评定等研究内容。
(2)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本研究方向聚焦区域绿色低碳产业循环发展特色,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建筑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与开发;低环境负荷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工程结构智能防灾减灾;绿色工程结构智能诊断、监测与加固。
(3)道路结构与功能性铺面材料:本研究方向以路基路面工程新材料开发与结构力学计算为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新建及维修养护用的路面新型热拌/温拌/冷拌沥青材料,研发基于功能定位的彩色沥青混合料和环氧/环氧沥青等特殊用途类材料,研发其他水泥/沥青等粘结料改性剂等性能增强剂;更新现有路面结构的评价方式。
(4)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加固技术:本研究方向致力于解析人类工程活动与灾变危害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之间的关系,提出重大灾害失效模式和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路、铁路以及水电站等人工边坡与自然边坡的渗流与稳定性及治理优化。
(5)工程项目管理与信息化: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实现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交流和系统优化,对建设项目生命期的资源消耗、组织协调、环境影响、时间空间布置等进行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管理。
2.2 师资队伍
本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取得博士学位55人;博导6人、硕导54人。拥有湖北省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6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北名师称号)1人,湖北省有关人才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1人,湖北省“楚天名师”1人,“工大学者”特聘教授1人,“工大学子”特聘教授1人,双聘兼职教授10余人,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或进修经历的教师达到30%。已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学缘合理、梯队协调的师资队伍。
2.3 科学研究
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到账科研总经费超1800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362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68篇。
此外,本年度学位授权点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突破:(1)获批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杰出青年项目1项;(2)以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以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以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创新青年奖1项;以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三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3)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编湖北省地方标准1部;(4)与地方企业联合研发出利用桥梁桩基钻渣填筑高速公路路基成套技术,节省工程造价1500余万元。
2.4 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授权点现有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道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绿色建材研发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和实验中心3个。拥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4000余平方米,设备1000余台(套),设备资产总值4000余万元。目前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个,校级研究生工作站20余个。
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新增校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分别为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研究生工作站、武汉工程大学广东长大道路养护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武汉工程大学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以及武汉工程大学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2.5 奖助体系
本学位授权点有较为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2023年,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奖金额度2万/人。此外,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奖学金覆盖范围为100%。
3. 人才培养
3.1 招生选拔
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招生按照《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试行)》、《武汉工程大学本硕连读实验班招生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鼓励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攻读学校全日制博士学位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实施。
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368人,招收人数133人,授予学位人数131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57人,招收人数12人,授予学位人数21人。
3.2 思政教育
本学位授权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改革力度、创新实习实训实践方式等举措,在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去向、学科竞赛与实践等方面成绩卓著。
3.3 课程教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环节严格按照《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要求进行。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知识结构合理性,并持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获批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研究生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项。
3.4 导师指导
指导教师的选聘、培训、考核按照《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和《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执行。
3.4.1 导师遴选
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所有新增导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方能正式招收指导研究生。
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新增硕士生导师4人。
3.4.2 导师职责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教育、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此外,导师还要关心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与升学就业。
3.5 学术训练
2023年举办学术报告15场次,累计参加学生人数700余人。2023年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计发表论文88篇。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获批35项、结题36项(其中16项获得优秀)。
3.6 学术交流
《武汉工程大学资助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研修管理办法》为研究生学术交流提供了政策和经济资助。2023年,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在国内外讲学或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共25人次。
3.7 论文质量
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毕业硕士研究生128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全部获得通过;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篇。
3.8 质量保证
学位论文从选题、中期考核到论文盲审及答辩全过程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执行,全程都邀请了校外专家参与把关,且所有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保证了论文质量。
3.9 学风建设
本年度学位授权点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对研究生进行学风教育,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零容忍。
3.10 管理服务
本学位授权点建立了相应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为研究生提供完善的权益保障服务之外,还专门为研究生提供申诉渠道与机会,并高度重视研究生的申诉。
3.11 就业发展
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毕业硕士研究生131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21人。协议和合同就业119人,升学10人,就业率98.5%,其中高端就业率84.73%、位列全校前列。